封丘陈桥驿•黄袍加身处
封丘陈桥驿•黄袍加身处
陈桥村的形成与古城村形成时间大致相同。两村仅一堤之隔,在历史的长河中两村所受的自然灾害也是相同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陈桥驿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据传:陈桥始于后唐,当时这里居住着陈、郭二姓。有一桥年久失修,无法使用,陈姓人修复,故名陈桥。又因后周时设驿站,故名陈桥驿,五代时陈桥村已成为名镇。五代后汉时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送景延广归国,夜宿陈桥,说明当时陈桥已成为相当规模的城镇了。由于该镇距离古都汴梁较近,又是通往北方几省的必经之镇,所以当时被称为护卫汴京的四大名镇之一。说来也巧,这四大名镇距汴京都是22.5千米,即汴北陈桥镇,汴南朱仙镇,汴西瓦高坡,汴东诏讨营。这四镇以陈桥最为繁华,该镇曾有“七十二眼井,七十二座庙”之称,由此可见,此驿镇的规模之大。
陈桥驿之所以出名,还主要是著名的“陈桥兵变”这里成了大宋王朝的发祥地。
其具体经过是这样的:五代时因后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儿子柴宗训继位,他的母亲符太后掌管皇权。这时殿前都检点(皇帝亲军的最高长官)赵匡胤看到后周孤儿寡母当政,暗地里和其他禁军将领石守信等结拜为十大弟兄,密谋夺取后周的政权。柴宗训继位的第二年(960年)正月初一,当后周的君臣们还在大排筵宴欢庆新年的时候,突然接到了紧急边报,说北汉和辽合兵,大举南犯。符太后和执政大臣们不辨真假,仓促派遣赵匡胤等率领禁军北上,前往抵御。初三下午,赵匡胤带领大军在陈桥驿宿营。军中知星门吏楚昭輔看到太阳下边还有一个太阳,黑光摩荡有半个时辰。这天深夜,一部分将官在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的策划鼓动下发动兵变,声言要拥立赵匡胤做皇帝,这时赵匡胤假装酒醉不醒。第二天天明,诸将直接拥进赵匡胤的寓所,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都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 宋",仍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后世所称的宋太祖。成语“黄袍加身”就出于此。
崇宁四年(1105 年)宋徽宗为显扬烈祖,在陈桥驿修显烈观,又名东岳庙。陈桥的政治地位更趋加强。金、元、明、清四代,开封地位有了较大的变化,但陈桥还保存着原来的风貌, 有城墙四门分南北道、东西司,驻有冀鲁豫三省河台,陈桥渡口商贾云集, 码头货集如山,店铺作坊鳞次栉比,客栈灯火通宵达旦,极是繁华热闹。后来,由于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特别是日寇侵华之后,战争破坏,民不聊生,陈桥也趋向萧条。
陈桥镇现存宋太祖黄袍加身殿一座,原为五代时东岳庙,清代重修, 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金碧辉煌,有古国槐一株,传为赵匡胤拴马之槐, 称系马槐。右侧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