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单公履与“前、后小召”村名的由来(下)
由于当时找不到徒单公履的后人,于是那些杀红眼的红毛军就把目标锁定在与徒单公履世代通好的姬姓家族。偏巧,姬姓中有一名在红毛军中当伙夫的老亲戚,获知了这一消息,便冒着生命危险连夜通知了姬家。十万火急,姬家人什么都顾不得了,立即连夜分头逃命。他们一部分人逃往山东,一部分人逃往山西,一部分人逃往南阳县的枣庄,一部分人流散到了方城县的小罗庄。这次逃亡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其中也有多家在逃亡中家破人亡没了音信。从此以后,获嘉姬姓家族以前的宗族家谱、簿牒、资料尽失,千百年的宗族历史续断,再也没人能说得清楚了。
十几年后,红巾军起义,最后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了元朝政权,并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并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朝初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政策。与此相适应,弘扬汉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复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嘉县同盟山上的武王庙,于洪武年间,由民间组织进行了重修;而“姜子牙封神堂”,因种种原因没有重建。
再说当年逃亡到山西省高平县大石村的这一支姬姓族众,此年间已传承到了姬开周当事。姬开周孩提时,恍恍惚惚听到父辈邻里讲述自己祖先,当年在原籍河南省获嘉县的往事与辉煌。他当家后,便萌生出迁回原籍的念想。经过好几年复杂的思想斗争,最后他带领家小推着小车,挑着扁担,肩背手提经过十来天跋涉,回到了获嘉县同盟山下。山旁原有的姬家老院是彻底不存在了。怎么落户?怎么生活?武王庙虽然得以重建,但人们仇视元朝官吏的心理犹存。作为和徒单公履有染的姬姓人家,谁敢保证不会再有什么麻烦降临呢?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姬开周根据记忆中的祖上口传,推车挑担从县城向南一直走了二十七里地,来到了金丞相的坟前。不过,这时候的金丞相坟已是满目疮痍,石坊被推倒,石人、石马、石羊、石猴、石鼠缺耳少嘴,躺倒一片。好在那时候刚刚经过元末战乱,十室九空,附近还有些残存的无主破房子。姬开周便带人在金丞相坟西只有几户赵姓家住的后小召村安顿下来,脱坯打墙,割苇编笆,打井开荒盖房子,开始了白手起家的生活。他们满含热泪,偷偷地封好了金丞相的坟墓,归拢了石马、石羊等。几年下来,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重新在这里成了殷实人家。又过了十几年,到了永乐年间,姬家的殷实程度,大大超过了原住民的赵氏家族。于是,赵家人眼红了,从羡慕到嫉妒,甚至由小孩之间的打骂升格为大人之间的拳脚相向。不过赵家人哪是五大三粗的姬家人的对手,三五个回合下来,便被姬家人打得落花流水。赵家人抵挡不过,便在亢村一高人的指点下使出了阴招。
赵家族长赵玄击鼓以“胡人行凶报复”的罪名把姬家告到了获嘉县衙门。胡人行凶,那还了得!知县赵恭接状后,不敢怠慢,立即令捕班、衙役拘传原、被告上堂。赵知县细阅呈状,一一问询,要赵家拿出姬家是胡人的证据。赵家族长跪地禀道:“听吾祖上相传姬家是胡人,并担任过元朝的奉祀官,望青天大老爷明察。”赵知县道:“蒙古人自有蒙古人的习性和长相,姬家究竟是善于骑射还是放牧?还是使用蒙古的文字?你可要拿出些具体的证据。”
“这......这......”原告赵玄瞠目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知县转脸问姬开周:“被告,你有何话要讲?”
姬开周从容言道:“我姬姓乃黄帝轩辕氏后裔,周文王姬昌的血脉,从哪里说是胡人呢?不错,我的祖上当过奉祀生,但他们奉祀的是咱大汉民族的英贤;奉祀的是姬姓宗兆社稷祖庙——文王庙、武王庙,以及牧野之战留下的七十二座封神冢。请问大老爷,这种奉祀何错之有?我姬氏世代耕读传家奉行礼仪,今赵家邻里为了一些小孩之间的打闹,以有地边的摩擦就诉诸公堂,并欲置我姬家于死地。请问,这是不是诬陷好人?开周望大老爷明断。”
赵知县早就对姬家有好感,闻听原来是赵家小题大做,搬弄是非,不由大怒,手拍惊堂木判道:“大胆刁民赵玄,一些邻里小事,竟敢谎报案情,戏弄本官,搅扰公堂。责令重打20大板,以示惩戒,退堂!”
正当姬开周叩头谢恩准备离开之时,赵知县又传一令:“赵玄滚下堂去,被告姬开周留下!”
原来,这知县赵恭也系科第进身,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对华夏传统文化怀着深厚的感情。刚才在公堂之上,猛听到了奉祀生一词,灵感顿生。他要在他的辖地做出点不凡的政绩,让上峰看看,以后或许会有利于自己的升迁。当下赵知县郑重地把姬开周请进后堂,详细地询问了奉祀生的有关背景。姬开周根据自己所知,一一详细地作了回禀。之后,赵知县立即修了一道文牒,上报卫辉府尹,请求恢复姬家奉祀生之职(现存的小召《姬姓宗谱》中对奉祀生有详细的记载)。
不久,卫辉府公函回复,同意获嘉县衙呈文所议,委任了姬开周为奉祀生之职。赵知县大喜,立即照办,将租种武王庙土地的佃户们的统领权授予姬姓家族,负责收取庙地
- 上一篇: 徒单公履与“前、后小召”村名的由来(上)
- 下一篇: “泰山庙”及“古风”两村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