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剖心鬼神泣忠烈不屈耀千秋
卫辉古城,地处中原,西依太行,东临卫水,在历史上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这里百余处名胜古迹如璀璨明珠点缀其间,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辉。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犯颜直谏的爱国者——殷太师比干即安葬于此。
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死谏君的忠臣。他忧国忧民,不畏强暴,与暴君奸党殊死斗争的谏诤爱国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周武王灭商,感比干忠直义勇,为之封冢隆墓,并赐嗣姓林;孔子赞比干为“三仁第一”,临墓凭吊,挥剑刻石树碑;魏孝文帝“路历卫壤”“睹墓悼怀”“因墓建庙”;“三鉴治国”的一代明君唐太宗风尘千里,临墓吊念,追谥比干为“忠烈公”;元仁宗撰立碑;乾隆帝挥毫泼墨;著名诗人李白、孟郊等历代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大量赞颂比干的不朽诗篇。他们把比干称为“亘古忠臣”“逆耳批鳞第一人”“浩然正气忠良臣”。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著作中高度评价,“比干是历史上较早的敢言直谏的爱国者”。
比干庙,俗称忠臣古庙,在卫辉城北7500米处,比干庙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占地130亩,主体建筑有影壁、山门、二门、三门、碑廊、大殿等。现存庙宇系弘治年间重修。碑廊内有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碑刻64通。
走近比干庙,登上高高的山门石阶,即看到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静穆的红墙、苍翠的松柏,将气势磅礴的庙宇装点得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仰观山门对面,巍然矗立着一座3丈多高、5丈多宽、3尺多厚的绿色琉璃瓦覆顶的高大影壁。庙前竖立2尊显示威严和权力的高大石狮,二门前竖立2尊小于石狮的石雕动物“朝天吼”。“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狮子、朝天吼便都属“九子”之列。许多名人在这里抱狮留影,以图吉利。 比干为商纣王帝辛的叔叔,曾同文武大臣辅佐纣王攻征东夷,开拓东南疆土,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间的交流。但纣王以为四方归顺,便大兴土木,残害百姓。据传,为满足爱妃妲己的好奇心,纣王竟命人砸断涉水过溪的一老一少的腿骨,告诉她老人之所以怕水冷,是因为骨髓空虚。
比干看不惯纣王的所为,便多次进谏,规劝其改恶从善。纣王当面称是,过后仍骄奢淫逸,终使朝纲不振,社稷濒危。比干进宫向纣王犯颜强谏,一连三日猛烈抨击纣王的罪过。纣王恼羞成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杀比干而取其心。
比干死于商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而墓地却在牧野(今河南卫辉)。这是为什么呢?据民间传说,比干被挖心后,面若黄土,纵马出朝歌南行,行至牧野荒郊,遇上狐狸精妲己变的老妇叫卖“没心菜”。便问:“老人家,你卖的什么菜?”老妇答曰:“没心菜。”比干又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他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吐血坠马而死。骤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
如今,比干墓20多亩大的墓体上,长的都是空而无心的“没心菜”。没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窍丹心而化成,3个叶,没有心,护满坟堆。
比干死后,墓周围的古柏,“呜呜”一片悲鸣,伸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都变成了“弯柏”“平冠柏”。有的柏树长到两把粗,也自动开裂胸腹,甘愿将自己的心移入比干腹内,希望比干不死,被称为“开心柏”。现在,这里就是新栽上的柏树,长一些时候,慢慢也会干了树尖,变成平冠。有的树身开裂,变成“开心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