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印与狮豹头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9/24 10:37:53 阅读:500 次

“太行公仆吴金印”是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组部原部长宋平给吴金印的题词,如今这七个大字已化为一座丰碑,铭刻在卫辉市西部的太行山深处,也铭刻在山区人民的心坎上。

吴金印1942年出生在卫辉市李源屯镇董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8岁入党当村长,19岁当村党支部书记,26岁当乡党委书记,到现在已有50多个春秋。50多年来,他在村镇领导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名好公仆”“学习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历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吴金印说:“党叫咱掌权,咱就要为群众造福。”1969年冬,年仅26岁的吴金印出任汲县狮豹头公社党政一把手。当时这个位于太行深处的穷公社,2万多口人,分居在方圆百余里的2600多道岭和2700多条沟里。全公社90%的人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他一到任,就带领公社一班人,背着干粮跑遍了所有的沟沟岭岭,最后决定在沧河上拦河造田。吴金印身先士卒带领几百名民工,掂起大锤开进山里。内壁砌衬工程开始不久,突然一场暴雨,沧河猛涨,若不冒雨施工,两年的心血成果就要泡汤。黑夜大雨如注,洞口洪水翻滚。为探明险情,吴金印一手提马灯,一手抓绳子,只身坠下洞口。忽然一块大石从悬崖落下,差点把吴金印砸进沧河。吴金印抱起一块石头,冲向东洞口,和民工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硬是完成了余下的砌衬工程,保住了这个山洞,但吴金印却晕倒在了工地上。当大伙儿把昏迷不醒的他抬进工棚时才发现他的虎口裂着嘴,结着乌紫的血癫,一身衣裤,缀着大小30多个补丁。一双打掌的鞋,像个开花馍,在场的人们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第二天,吴金印病情刚刚好转,就不顾医生劝阻,又带领群众到百里外拉水泥去了。

吴金印在狮豹头乡工作了15年,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上住了8年,带领群众凿了7个山洞,修了85道大坝,建了25座水库和蓄水池,开了40多千米的水渠,筑了40多千米的高标准山区公路,架了8座桥,造了2400亩田,奠定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

1987年11月,吴金印调任卫辉唐庄乡党委书记。第二年该乡就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5个月内未下一滴雨,连水井也干了。吴金印头顶烈日,四处察看,发现遍野是禾苗枯黄,但山楂树却花开飘香。他意识到若在丘陵地种果树将是一条生路。于是他带领全乡人民20天在干旱的丘陵地种下了1.2万亩山楂树、桃树与苹果树,如今果园成了唐庄农民的“摇钱树”,唐庄桃、唐庄梨远近闻名。

唐庄乡地处京广铁路和107国道旁,吴金印与乡党委一班人商量,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为落实这一方案,吴金印选定全乡最穷的西部山区东连岩村与该村北面的后沟村作试点。由于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群众还过着依山穴居的贫困生活,两村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百余人。吴金印带领群众苦干了11个月,花了13万元先架起一座长131米、宽8.5米、有11个拱孔的大桥,然后又带领着大家投资400多万元修了8条运输干道,全长85千米,与107国道连结成网。今天,国道唐庄段群众建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仅建材市场年产值就上亿元。沿国道做文章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现投入的各种运输车辆已达到1000多辆。两个“光棍村”人均收入1987年不足400元,1995年猛增了5倍半。穷乡僻壤的唐庄乡,成了文明遐迩的“明星乡镇”。

吴金印做官不作福,视人民如父母。1966年8月,吴金印在狮豹头公池山村蹲点,看到每人一天只能分到三碗政府救济水,深深体会到水比油贵的滋味。他就在村边的老槐树旁,在工作之余硬是挖出一个两丈多深、能蓄十几方水的旱井。汛期蓄满水,到冬春旱季,他就把一担担清水挑进村民的水缸里。房东烈属宋大娘,70多岁的老人带着5个未成年的孙子过日子。吴金印每天帮她担水、烧火、做饭,还用自己的微薄工资给她家买肉。老人病了,他拉车送老人到医院看病,为老人煎药喂汤,象侍侯自己的母亲一般。老人去世了,他还经常到坟上去看看。吴金印在山庄村蹲点时,住在全村最困难的五保户原德宏家里,他给他打水,端尿盆,还把自己的被褥、衣服、食品送给老人。当他离开山里时又把老人送进了敬老院。当他看到沙掌村的五保户武忠,由于缺人照看,脚指甲弯到肉里时,就用小刀一下一下给他刮。

吴金印如今还在唐庄镇,依旧像一头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