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中抡妙笔挥毫(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3/24 9:49:31 阅读:213 次

清朝时,黄鹤楼重新修缮了一次,整修好后,许多书法家纷纷慕名前来,争着为黄鹤楼题写金匾,以求流传百世。这时,畅中抡正在汉口游玩,听到这个消息,他也来到黄鹤楼前。书法家们各自大显身手,依次书写“黄鹤楼”三个大字。写好后,挂在黄鹤楼上一试。但这些书法家的作品看起来犹如信笔涂鸦,不是气势不足,就是格局不规,让人看了那字和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很不般配。虽说一个个都写了,一个个都挂了,可没有一个人的字让大家中意。这些书法家见状人人垂头丧气,洗笔收砚准备离去。

围观的人摇头叹气,说偌大九州,倘没人写出个好楼匾岂不令人扫兴。此时,畅中抡从人群中挤出来,朝四周的人群拱了拱手说:“让我来试试如何?”人们闻言,注目一看,只见他赤手空拳,连个笔也没拿,哪里像个书法家,不免窃窃私语,均笑他不自量力。

畅中抡不急不恼,从容走到书案前,让人们给他兑了一大瓦盆墨,接着又把麻衣大褂脱下来,叠了几下,卷成一个长条。人们不知畅中抡要如何题字,睁大眼睛紧盯着他。畅中抡不慌不忙把卷好的大褂朝墨盆中一蘸,闭目养了一会儿神,众人正在诧异,只见他运足丹田气力,猛睁双眼,随手把饱蘸墨汁的大褂提起,双手挥动“沙沙沙”,转眼功夫,“黄鹤楼”三字力透纸背,挥洒而成。畅中抡笔走龙蛇,写完三字,已累得气喘吁吁。待墨迹干后,众人高高兴兴地把“黄鹤楼”三个字朝楼上一挂,人们齐声喊好,远远望去,“黄鹤楼”三个字龙腾虎跃,劲骨丰肌,犹如活的一般,使巍峨壮观的黄鹤楼增添了不少姿色。后来,畅中抡题写的“黄鹤楼”三字就被制成金匾,悬挂在顶楼上。

有一年,新乡有位县官的母亲七十大寿。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为讨好老母亲欢心,县太爷别出心裁,硬要畅中抡当场挥毫,写个丈把高的一笔“寿”字,意在祝愿老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畅中抡常写大字,这一笔“寿”字还没写过,可艺高人胆大,他一口应承下来。畅中抡走到大堂正中,让人端来一盆墨汁,把纸平铺在地上,又叫人找来四把炊帚,用棉花包裹当笔。

一时间,县衙里来祝寿的老老少少都围过来看热闹。只见畅中抡卷起衣袖,掖起长衫,把炊帚做成的“笔”向墨盆里一放,一盆墨汁马上被吸了个光。他脱鞋站在纸上,两手紧握炊帚笔忽上忽下,用尽力气写起来。一个寿字眼看着写成了,就在畅中抡写最后一笔,点“寿”字下部“寸”字那个点时,炊帚笔的墨汁干了。畅中抡收起笔,围观的人们发出一阵轻轻的叹息声。眼看一幅丈把高、龙飞凤舞的“寿”字下部分少了一点,再蘸笔写就成了两笔,县官急得直跺脚,对畅中抡大为不满。畅中抡毫不理会,不慌不忙地从纸上掂着炊帚笔走到县官跟前,说:“我那一笔还没写完哩!”说着,他端起一个茶碗,把里面的茶水猛地朝“寸”字该点点的那个地方用力泼去。水刚到纸上,畅中抡端起炊帚笔,用劲朝纸湿的地方投去,“啪”的一声,炊帚笔立在纸上,笔端棉花中的余墨被纸上的水一浸,一下子化开,印在纸上,使“寸”的那一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和整个字浑然一体。

众人见此,皆不觉鼓掌欢呼。县官和众人对畅中抡的绝技妙笔,心服口服,人人看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